天氣信息

開封有個吳娘莊

瀏覽數:1101 

開封東郊邊村東有一個大院,是石油物探局所屬的一個基地,因成立于1964年6月,開封人習慣上稱之為646。G220國道自西向東,從646門前穿過。道路南側與646相對應的一個村子便是吳娘莊。村子不大,南北狹長,村南不遠便是東西走向的隴海鐵路。

2015年春末,筆者第一次來到這里,看到村外綠油油的麥苗,黃燦燦的油菜花,心情格外舒暢。村里的柏油路,雖然不夠寬闊,走起來卻也方便。民房沒有統一的標準,一層的、兩層的、三層的,新新舊舊,交替坐落在街道兩邊。走在村里,想著路口標牌上的“吳娘莊”三個字,總覺得這個村子應該有故事,問了幾個老人,都說過去這個村里曾經出過娘娘,但到底是哪個朝代、哪個娘娘,沒誰能夠說得清。這個疑問不時地在我腦海中閃現,促使我留心這個村子。

開封有個吳娘莊

終于,在一本20世紀80年代印制的地方史志小冊子上看到一段記載:“因吳氏最早在此居住,定名吳家莊。等到南宋趙高宗趙構選妃,吳氏入宮得寵被封為娘娘,此后村名改為吳娘莊?!边@段話猶如一把鑰匙,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向千年歷史的窗戶。

宋高宗趙構的皇后吳氏(1115~1197),開封人,14歲入宮侍奉康王趙構,趙構登基后封她為義郡夫人,又幾次受封,進封為才人、婉儀、貴妃。紹興十三年(1143年)被冊立為皇后。83歲去世,謚曰憲圣慈烈皇后,攢祔于永思陵。吳氏一生,經歷高、孝、光、寧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長達55年,是歷史上在后位最長的皇后之一。

這是對這位吳皇后的總體評價,相當高。說到吳皇后的故事,也讓人敬佩。

開封有個吳娘莊

趙構皇后吳氏像

吳氏年僅14歲就被選入宮,侍奉當時還是康王的趙構。但屬于潛力股,吳氏有福氣。宋高宗趙構即位初期,吳氏常常身著戎裝侍奉左右,可見有其獨特的個性魅力。她非常知書明理,跟從宋高宗到四明時,衛士突然發生兵變,闖進宮內的士兵詢問宋高宗在哪里,吳氏幾句話騙過他們,使高宗得以免禍。不久,宋高宗航行海上,有條魚跳進宋高宗船中,吳氏說:“這是周人白魚的祥兆?!彼胃咦诖鬄楦吲d,封她為和義郡夫人?;氐皆降?,進封她為才人。吳氏博通書史,又善于寫作,因此得到宋高宗寵遇日盛,很快就將她進封為“婉儀”,不久晉升為貴妃。

據說,吳氏很孝敬婆婆。高宗的母親顯仁太后從金國還朝后,由吳貴妃侍奉起居。吳氏體貼周到,“順適其意”,平常性格比較嚴肅的婆婆顯仁太后,對吳氏這個媳婦也非常滿意?!端问贰ず箦鷤鳌飞线€有一個細節,記載吳氏曾經“繪畫《古烈女圖》置坐中為鑒(鏡子)”,同時,“取《詩序》之義”,在自己后宮的居所掛了一塊“賢志”的牌匾。這兩件事讓韋太后欣慰。因此,憲節皇后去世后,朝臣請“累表請立中宮”,吳貴妃便成了熱門人選,韋太后也幫著說好話,力挺吳貴妃。于是,紹興十三年(1143年),吳貴妃被正式冊立為皇后。此后,“追王三代,親屬由后官者三十五人”。

在吳氏還是才人的時候,跟趙構奏請撫養了趙伯玖,更名為“趙璩”。趙伯琮的養母張氏去逝,吳皇后便將趙伯琮一并收養。吳皇后對兩個養子并沒有“親疏有別”,而是“視之無間”。因為伯琮恭儉勤敏,聰慧好學,所以“帝與后皆愛之”,封普安郡王。吳皇后曾對高宗趙構說:“普安,其天日之表也?!备咦谥饕庖讯?,立趙伯琮(趙慎)為皇子,封為建王。讓趙“璩”外任出京,居于紹興。德行使然,吳皇后無意間又撫養出一個皇帝。

后來宋高宗禪位于趙慎,即孝宗。孝宗即位后,稱吳氏為太上皇后,遷居德壽宮,上尊號為“壽圣太上皇后”,拜見“如宮中儀”,對吳太后的親屬也“推恩有差”。紹熙四年(1193年),壽圣皇太后吳氏正逢八十大壽,孝宗覲見皇太后,奉冊禮,加尊號曰“隆慈備?!?。紹熙五年(1194年)正月,孝宗率群臣為壽圣皇太后行慶壽禮,嘉王(宋寧宗趙擴)侍側,皇太后吳氏勉勵趙擴“讀書辨邪正、立綱常為先”。

紹熙五年(1194年)夏,孝宗去世,光宗尊吳氏為太皇太后。孝宗駕崩,光宗“疾未平不能執喪”無法主持孝宗的“祭奠之禮”。于是,宰臣奏請81歲的太皇太后吳氏“垂簾主喪事”。太皇太后初不許,但是宰臣執請太皇太后如唐肅宗故事,群臣發喪在太極殿,“成服禁中”。太皇太后吳氏許可在“梓宮前垂簾”,代行祭尊禮。然后宣光宗手詔,立皇子嘉王為帝。吳氏冊封嘉王夫人韓氏為皇后,馬上撤簾。

慶元元年(1195年),加吳氏尊號光祐,遷居重華宮。慶元三年(1197年)十月,太皇太后吳氏病逝,時年83歲,謚曰憲圣慈烈皇后,祔(合葬)于永思陵。

如此算來,高宗皇后吳氏,在后位(包括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長達55年,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走完金婚的皇后。早年曾伴隨宋高宗海上逃亡,后來又作趙伯琮(后改為趙瑗,即后來的宋孝宗)、趙伯玖(后改名趙璩,死后追封信王)的養母。先后輔佐了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位皇帝。這樣的皇后,歷史上真不多見。

在整個兩宋時期的諸皇后中,吳氏是少數對政治有較大影響的皇后?!端问贰吩u價趙構皇后吳氏“殊妍麗可愛,后頗知書,從幸四明,益博習書史,又善翰墨?!苯萘x小說作家、歷史學家蔡東藩描述吳氏“秀外慧中,介胄而馳,而且知書識字,過目不忘,是一個才貌雙全的淑女?!?/p>

吳娘村曾經出了這么一位賢德的皇后,在歷史上影響是如此之大,值得讓吳娘莊人自豪,但如今問及她的娘家人,包括年紀大的,幾乎沒人能說得出吳氏這個人物、這段歷史,可惜呀!

再翻翻史書,查找吳氏的墓葬之所在,頓感一陣悲涼。原來,吳氏下葬永思陵之后不足百年,便被元朝楊璉真迦等盜賊掘毀,尸橫原野,慘狀至今猶在眼前: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南宋六陵附近的泰寧寺惡僧宗愷、宗允等無視宋陵禁規,恣意砍伐陵區的樹木,被南宋守陵人阻止。宗愷等釋迦的不肖子孫竟然向官府告狀,反而誣陷守陵人侵占寺院地產,要求官府保護。早已急紅了眼的黨項人楊璉真伽見時機成熟,就以調解糾紛為名,帶領大隊人馬封鎖陵區。羅姓守陵官保護皇陵,據理力爭,無奈此時朝代已經更迭,大宋江山已經不存。允澤等人將羅毒打一頓,并用刀子架在羅的脖子上,強行將他趕走。其余的守陵人員見大勢已去,只有眼睜睜地看著這批橫行霸道的惡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盜掘皇陵。 隨后,包括永思陵在內的南宋帝后臣僚陵墓一并慘遭盜掘?!罢嬷閼蝰R鞍”、錫器、端硯等隨葬品,被洗劫一空,尸骨也被拖出陵墓,散落一地。從那時起,永思陵逐漸荒蕪頹敗。此一時,彼一時,自古至今,誰能不心生感慨?

開封有個吳娘莊

永思陵所處的宋六陵今日已是一片茶園

說了半天,這吳氏的名字到底叫什么?筆者也說不清楚。2012年出版的《帶刀皇后吳芍芬》及2013年出版的《宋慈洗冤錄》,曾將趙構皇后吳氏的名字寫成吳芍芬。是否屬實,不好考證,因為于史無載。

一年又一年,春風秋月,世間無人評說。沉默已久的吳娘莊,本是地靈人杰,不應該成為被歷史遺忘的角落?。ㄗ髡呦甸_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